古玉科學鑑定理論與實務

陳明杰編著

前言

中華民族是一個愛玉的民族. 中國古玉的歷史可以遠朔至八千年前興隆窪文化時期. 古代中國人將君子比德於玉, 對玉的鍾愛, 可見一斑. 許慎說文解字云: 「玉, 石之美, 有五德者. 潤澤以溫, 仁之方也. 鰓理自外, 可以知中, 義之方也; 其聲舒揚, 專以遠聞, 智之方也; 不撓而折,勇之方也; 鋭廉不忮, 絜之方也.」

古玉的鑒定涵蓋玉器的材質, 形制, 紋飾, 文化內涵四大領域, 此四大領域與西方藝術史的圖誌學(Iconography)及圖像學(Iconology) 的內容有相互重疊之處.

本書的玉器實物參考資料主要取材自作者所收藏並自2006年起在作者古玉專業網站WWW.EXOTICJADES.COM發表,年代涵蓋紅山文化, 良渚文化, 齊家文化, 石家河文化, 松澤文化, 三星堆文化, 夏代, 商代, 周代, 春秋戰國, 秦代, 漢代, 唐代, 明清等之古玉. 作者雖然自己有相當數量古玉之收藏, 也為國內外藏家泛然軒, 琳晟坊(WSM)等上千件古玉實物作鑑定, 同時作者於2005-2010在台灣景文科技大學講授古玉鑑定課程, 教學相長, 累積了紮實的知識與經驗, 寫作本書理當勝任, 然而, 古玉之知識博大精深, 本書之內容難免有疏漏或錯誤之處, 仍盼海內外賢達不吝指正是幸.

 

 

目錄

 

 

 

緒論

 

  • 中國玉器與中華文化
  • 玉器鑑定的歷史回顧兼論玉器鑑定的重要性
  • 玉器鑑定學的理論和實踐

紅山文化:  玉龍, 玉鷹, 玉箍形器是紅山文化最具神秘感的器物之一

紅山玉器多分佈於內蒙古東南至遼寧西部,甚至延至河北北部地區, 器形多屬圓 雕,間以浮雕、透雕及隧孔、陰刻線條等技法雕作以成,嗣而通體磨光,質滑細膩。展 品所陳可分為三類:(一)為動物類,如(C 形)玉龍、玉豬龍、玉 鴞及玉鱉等。(二)為佩飾類,如勾雲形玉珮、帶齒獸面紋玉飾等。 (三)為人物類較為鮮見,如玉鷹人首婦女像、石質捧腹婦人等。大體而言, 紅山玉雕風格形象概括,講究神似不求形準,為其主要特徵。 

良渚文化:  主要形制為玉琮, 椎形器, 三叉形器

良渚文化,是長江下游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一支重要的考古文化。 玉琮,是良渚玉器中體積最大的一種,也是良渚先民祀神的禮器之一;不但深具祭地通 天等典型的意義,亦是研究良渚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玉琮在雕製上有三大特點:(一) 內圓外方,中心部位係兩面對鑽的直通大孔,由於上下對鑽的中心點礙難對準,故多留 下錯位所造成的原始台階。(二)四個方角皆雕有繁簡不同的獸面紋圖像,良渚文化玉器神徽雕琢型式可以區別為下列三種方式: 1. 減地平浮雕:  神徽部分整體平坦隆起, 其他部分(地子)整體高度下降. 2. 壓地平浮雕:  神徽部分整體平坦其他部分(地子)整體高度相等, 與神徽部分外緣接觸部分傾斜下陷. 3. 減地淺浮雕:  神徽部分本身高低起伏, 其他部分(地子)整體高度下降.

 

齊家文化: 主要形制為玉刀

齊家文化位於黃河上游,同屬新石器時代的末期文化,甘肅武威皇娘娘台遺址所出 的玉器最負盛名。13據研究指出,齊家文化的玉璧,形制有圓形、橢圓形與方 形三種

夏代: 主要形制為玉璋, 玉鉞,

龍山文化處於新石器時代的末期,係由大汶口文化發展而來,9 分佈於黃河下游地 區,以山東境內為主要面積,在遠古即東夷氏族所屬區域,盛行鳥圖騰的文化崇拜。

商周以後禮器較為完備

夏商周 畢竟是一代王朝,21除典章制度益加完備外,凡有助於國家政權之莊嚴肅穆、至高無 上的儀杖器用,大多以玉雕琢成兵械或武器,如玉戈、玉刀,  玉鉞、玉斧、王戚等。此類國用儀杖玉器的形制較大,精琢細雕、打磨光 潔,多無使用痕跡。不難想見主要行用於廟堂大典,以彰國家軍權政治的象徵。

春秋戰國時代的政治而言,固然是結構上的禮崩樂壞,但其結果卻導致諸子蜂起、百家 爭鳴的社會變革和文化上的激盪。凡儒、道、法、墨、名、陰陽各家,皆提倡各自的政 治主張,法墨理論對尊天命、信鬼神、敬禮教、尚孝道等貴族的知禮友教,多採質問批 判,表現知天論人、反傳統宿命及弘揚法治的基礎觀念

漢代的玉文化

一、制定完備禮儀承秦制,在玉器文化上的發展,仍部份相沿周禮的用玉思想與制度。儘管當時歷 經春秋戰國政局的動蕩,在禮崩樂壞的激盪下,漢王朝藉玉祀神的傳統和以玉達禮的宮 廷習俗,不但沒有式微埋沒,反而更加改良精進。特別是在漢武帝英年即位,銳意革新, 謀興禮樂,藉董仲舒天人三策與賈誼陳政事疏的文治經世,主張天人相應,如聖人受命、 天降符端、推德定制、禪告成功、王朝德衰天降災異、禪國讓賢、新聖人受命等政治教 化的變革理論,從而奠定了漢代復古更化的文化規模,40也使相關玉器的發展,步上承 先啟後的歷史高峰。值得注意的是,劉漢王朝上自開國君臣,下至漢軍漢將,大多出身於荊楚地區,在 春秋戰國時代楚文化之溢光流采,早為當時各地域文化之首,是以南方楚國的舊壤習 尚,嗣隨漢威遠播,傳遍了中原大地和齊魯之濱。察楚國尚巫之風熾盛,楚人畏鬼神的. 史不絕書;楚巫的另一特長即降神,降神者即為接神、迎神與通神,其儀式諸如 祈祝、賽禱、望祭、乞雨等,既古老又神奇,其豐富的內涵包括巫醫祝由、禳災驅疫、 招魂續魄、引魂升天等系列的活動,42此見深受巫風浸淫洗禮的楚文化,蘊含了豐盛的 文學藝術和民俗信仰的精神特質。爰是之故,漢室宮廷瀰漫著崇奉仙道符讖之風,世俗 爭言神仙方術,寵鬼迎神每為常態,也由此衍生出許多神仙魑魅的玉器文化漢代繁多的玉器,大致得分以下四大類: (一)為禮玉,漢代的禮玉多見玉璧、玉圭、玉璜,其他者鮮見。展品所陳龍首 雙身穀紋玉璧, 外徑 30 餘公分的大璧,分內外兩區,分別飾以蒲紋及龍身 交疊纏繞的雙身紋,線條流暢,質樸的風格,尚見東周戰國璧的餘韻。另如質地上乘 的榖紋玉璧,榖粒飽滿,排列恭謹有序,為難得一見的精品。較特殊者,即圭與璧兩 器結合為一體的玉圭璧,歷來考古發掘所見的組合方式,多係玉圭置於玉璧 之上,本器將兩件合成一體頗為罕見。據研究指陳,類此圭璧合體的形制,可能係斯 時崇仙思想下所衍生出的道家法器。

為葬玉,此之謂葬玉,係指專為歛屍墓葬的用玉,如玉衣, 玉九竅塞、玉琀、玉握、玉覆面、玉棺等。如展示所見的玉蟬(圖 093),即置入嘴內 的口琀。察幼蟬為蟲時,蟄伏地底成蛹,而後破土羽化、長翅能飛。故葬玉的琀蟬, 寓意為形而上的「蟬變」,幻化成墓主人伸翅飛天的再生意義。他如玉握的玉豬二件, 以砣具約略琢刻出眼、耳、足等部位輪廓,簡潔有力的工法,即俗稱的「漢八刀」。「豬」 自古以來即被視為財富的象徵,雙掌握豬之意,當寓為死後世界的生活富庶,故玉豬 常為重要的葬玉之一

人物、動物、器物類,漢代楚風尚鬼、崇奉神仙方術,是以上自皇室,下 至貴族的生活器物,往往離不開與仙道相關的題材。如玉羽人,羽人即仙人, 史載仙人之形,體生毛,臂變為翼,行於雲,則年增矣,千歲不死。此見時人以羽 人自詡,跪膝祈求「生時長生,死後升仙」的人生觀。青白玉辟邪, 並非一 般的動物,細察下,其之與羽人的共相,即肩部浮雕的雙翼,「辟邪」另名「神獸」, 具除疫驅鬼的神性與拔除不祥的神力。另如玉熊碩大渾圓,熊掌肥厚貼地,古諺有謂 「維熊維羆,男子之祥」,藉其孔武有力以通天賄神的寓意等,皆不免為當時好巫信 鬼的時代寫照。至於生活陳設或實用的器物,品類繁多,所見高腳玉杯 玉匜,二件容器皆精工意深,誠為佳作。其器身滿工浮雕螭龍偕鳳鳥翺遊雲天,寓意 器內盛以曲通九宵的瓊漿玉液,可令人脫胎神化而成道登仙。他如螭鈕玉印 熊鈕玉印、龍鈕玉印等形制不一的實用品,也見證了漢代玉器逐漸步上生活化與世 俗化的先聲

如龍虎紋韘形珮、螭 虎紋韘形珮,早已從實用扣弦以射箭的韘形器,演化成所見百媚千嬌的裝飾用玉;藉 著龍騰虎嘯、遊天穿雲的紋樣,傳達生動而詭奇的仙道思想,其精神係建立在神與人 相諧的內涵中,無外乎也正反映出古來天人關係的哲學命題。51在器物裝飾的用玉上, 如精美絕倫的白玉劍飾用品:劍首、劍琫、劍璏、劍珌等四件,皆係高浮雕體魄雄壯 的螭龍,騰越於薄海雲天,其氣勢磅薄與出神入化,充滿了激盪狂瀾的力美,從而表 現出「天行健以自強不息」的天命史觀,令人讚嘆

東漢前期在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水準。東漢初, 曾派甘英出使大秦國(羅馬帝國), 因此, 東漢時期玉器紋飾, 除了凸顯中國神仙思想外, 也融合了西方的人物及虛幻神獸造型元素。本器和闐青玉雙面對稱雕琢, 形制為出廓玉璧, 出廓部分上方施榖紋璧, 左右施鏤空鳳紋; 璧下方施天帝紋, 左右施鏤空龍紋; 玉璧主體分為三區, 外區飾鳳鳥, 武士駕馬車淺浮雕, 伏羲女媧交體紋,  女媧補天紋, 玉璧中間區飾武士劍鬥, 狩獵圖, 生命之花圖; 最內區施鏤空龍紋。本器多處表面飾斜線及網紋游絲毛雕, 紋飾採變體誇張方式呈現, 神秘而優美,  線條細膩婉轉, 佈置精湛巧妙, 堪稱東漢大型鏤空出廓玉器之瑰寶 .

 

古玉的龍紋飾

龍是鱗蟲之長,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生物。龍的形象最基本的特點是”九似”,具體是哪九種動物尚有爭議,不過大多數人認為龍”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傳說多稱龍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則登天,秋分則潛淵,能呼風喚雨。茲將各種龍分述如下:

虺龍(huǐ):《述異記》載:”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虺是龍的幼年期。虯龍(qiú):古代傳說中將沒有角的幼龍稱為虯龍。《說文解字》中說:”無角曰虯,有角曰龍”。螭(chī):螭是龍屬的蛇狀神怪之物,又叫蟠螭。是一種通體黃色而且沒有角的類龍生物,北方謂之為地螻。蛟龍:一般泛指能發洪水的有鱗的龍。相傳蛟龍得水即能興雲作霧,騰踔太空。《墨客揮犀》卷三說:”蛟之狀如蛇,其首如虎,長者至數丈,多居於溪潭石穴下,聲如牛鳴。”角龍:指有角的龍。據《述異記》記述:”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應龍:又作黃龍。背生雙翼的龍,據《述異記》記載:”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據說當年軒轅帝的有名大將就是應龍,主要功績有斬殺蚩尤、誇父。火龍:傳說中全身被紅色的火焰包圍的龍。《清史稿》載:莒州赤龍見於龍王峪,先大後小,長數丈,所過草木如焚”。蟠龍:指蟄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龍。在《太平禦覽》中,稱蟠龍”身長四丈,青黑色,赤帶如錦文,常隨水而下,入於海。有毒,傷人即死。”行龍:傳說鯉魚化蛟,蛟又化龍,而當龍達到一定境界時,會化為行龍。青龍:在二十八星宿方位中,龍表示東方,屬青色,因此稱為”東宮青龍”。青龍為”四靈”或”四神”之一,又稱為蒼龍。蜃龍:蜃龍棲息在海岸或大河的河口,模樣很像蛟,也有可能是其中的一種。宜子孫璧出廓部分的龍圖騰與璧的虺龍不同

古玉龍紋玉器的演變

龍紋,一個代表著中華民族悠久歷史與社會圖騰的精神所在,龍的誕生歷史悠久,最早直追文化期,可以說龍文化與中華文化是分不開的

遼寧博物館收藏的紅山時期的玉豬龍文化,距今6500-5000年之間,屬於龍紋的誕生時代,龍是一種想像的產物,每個部落都有自己崇拜的圖騰,比如魚紋,豬紋,龜,蛇,漁獵時代的原始先民們尊重自己的食物,深信這些都是上天所賜,和現代人把食物當作家畜認知和理念是不同的,古人認為吃的動物也是有靈魂的,被吃是上天的一種賜予,也是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為求來年上天能夠繼續賜予,以其物為旗幟圖騰,以敬天,以庇護宗族部落)

在紅山時期,人們相信,豬便是上天龍幻化而來的,龍是無所不能無所不在的庇護著部落,龍大概便是豬的樣子,豬是龍的子孫,即使在今時今日,在東北一帶,豬,他的別稱依然叫地龍,玉豬龍,便是紅山時期先民對於龍的一種幻想產物.

主體工藝部分為單陰刻線,線切輪廓推磨,以及推磨起陽,桯具打孔等,這些工痕是如何形成以及原因對於這件玉豬龍的工痕解讀是可以做到自鑒的。

而龍紋也在不斷的演變,時間來到4500年前的良渚時期,受各個部落統一的不斷兼併與融合,圖騰文化也在不斷的融合與演變,相較於6500年前紅山時期豬面文化的玉豬龍,4500年前的豬龍形象,演變出了龍腳,鬃耳也向鹿角的形象在過渡演變,打孔工藝,文化與工藝同步,文化是靈魂載體,而工藝是創造了這個靈魂,鑒賞與審美

(良渚文化中晚期,玉龍鐲)

良渚文化,發展到4000年前的時候,龍的形象逐步由豬面向虎面進行演變演變出了具有基本的後世龍的形態,卷唇,龍角居中,下顎,已逐步形成,龍的正面形象已經脫離了豬的溫和,開始向威嚴進軍,這也說明部落征伐統一之間,殺氣日盛,玉豬龍也開始由單純的向天祭祀開始向神權集中進行過渡,由器物可窺見當時的社會風貌,這是屬於向上的文化的一部分,那麼向下便是工痕,如上圖所見,孔壁光滑筆直,這是具有非常明顯的套管工藝,龍紋由單線陰刻與雙陰線擠假陽組成,集合推磨浮雕,美輪美奐。

(淩家灘時晚期)

進入良渚文化晚期,距今4000年,龍的雛形關鍵部位已經演變具備,衍生出了龍脊樑(單陰刻線工藝),龍角居中向腦後延伸,上下額逐漸明顯,眼睛囧囧有神,這個時代便是部落大團結時代,也是歷史上俗稱的夏王朝時期,夏在位約500年左右。

(商代玉龍)

當歷史的車輪,走到3000年前的時候,商代取代了夏王朝而立國,從此公天下成為了家天下,商人嗜武,如上圖所見,商代玉龍早期的演變,依然遵循著良渚晚期那個階段的風格,紋飾逐漸豐富,脊樑逐漸更加明朗,到這個時候,龍的形象也基本成型,雙陰擠陽工痕的運用使玉器更加精美。

(商代玉龍)

商代向西周春秋戰漢龍紋的演變,以及龍的紋飾的誕生與演變

(商代婦好墓出土玉龍紋)

商代龍紋

上一期文章的末端,我們講到商代龍紋這裡(如上圖),如圖我們所見,龍文紋演變至商代,已經具備了龍的基本形態的身體各個重要部位,商代的龍較為威猛,闊嘴,這和商代崇尚武力的社會風氣是密切相關的,那麼商代崇武,進入西周崇文,龍紋又會有哪些變化呢,通過館藏實物,與諸位玉友一步一步見證。

(西周早期長安縣出土玉龍)

臣字眼,這也是商代具有代表性的一種眼睛,耳朵基本上已經具備了角的形態,鼻角上揚溫潤,不再具有商代上顎向下的兇狠,下顎逐漸脫離上顎,形成了分明的上下額形態,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漸變過程,背部的菱角也不再那麼尖銳,呈現一種溫和的形態,身體紋飾,曲線溫和,主體紋飾以雙陰擠陽工痕製作而成,與商代菱角分明冷峻的幾何形態存在明顯差異,商代崇武,西周崇文,在古玉上便可見當時兩個朝代之間社會風氣的不同。

(商周時期工痕專輯)

西周中期玉龍


時間來到西周中早期時間,龍紋的演變已經基本成熟,龍鼻上揚,下顎彎曲,背後菱角慢慢磨平消失更顯溫潤,商代冷峻的幾何紋,到了中期已經基本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溫和的一面坡側砣工藝特徵,關於砣工痕跡,龍紋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這是一種形態上的變化,而龍的身體紋飾以及製作方法也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區分商代與西周龍紋不光是形態上,還在於工痕的不同,

(西周中期玉龍)

進入西周中期,龍越加的溫潤活潑,這也是西周重仁孝禮的社會風氣是分不開的,雖然多了一根舌頭,但是我們從上卷的鼻子,後揚的鬃毛角,更加具有紋飾立體感的臣字眼,向下的下顎,以及主體紋飾的一面坡工痕

西周(中晚期)玉龍

龍的鼻子,眼睛,鬢角,上下額,口中吐出的舌頭,主體的紋飾工痕依然以側砣一面坡為主體工痕。

(紋飾一分為二)

春秋戰漢的龍紋虛幻的表現形式,兩條主龍相互咬合,紋飾,尺寸,絲毫不差,對於禮的尊重講究到了極致。

(兩條小的C龍)

一枚方寸之間的西周晚期龍紋佩,主體紋飾由兩條主龍,兩條小的C龍纏繞對照製作而成,整體玉飾面不多一絲紋飾也不少一絲,進入春秋戰國以後,龍的形態將由這些虛幻的穀紋或雲紋組成

山西出土西周皇帝馭龍

西周中晚期一面坡龍鳳紋組合玉飾

(西周,易經文化融合於壁)

 

西周時期的玉器,皇帝禦龍,龍鳳交接,龍鳳合體翱翔天際

本系璧凸面雙面一體雕琢, 淺浮雕蟠螭紋是唯一的圖騰, 系璧雙面為單一蟠螭所盤踞, 線條蜿蜒優美, 刀工具商周風格, 整體鈣化是主要的古玉跡象.

《舊唐書·魏徵傳》: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玉鏡更是中華玉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環。玉鏡指玉磨成的鏡子, 唐 白居易 《遊悟真寺詩一百三十韻》:「六楹排玉鏡,四座敷金鈿。 」玉鏡又比喻明月。 唐 張子容 《璧池望秋月》詩:「滿輪沉玉鏡,半魄落銀鉤。本文試從圖騰及紋飾的角度比較兩枚東漢玉鏡。

  1. 東漢四靈獸玉鏡對,直徑 14公分及 13公分.  本器白玉雕琢,背面雕青龍,白虎, 朱雀, 玄武四靈獸淺浮雕, 中央有雙向鑽孔之半圓鈕,

吉祥之物, 神面尤其是象徵萬物主宰。本器青玉雕琢,玉鏡造形,背面光滑,正面以淺浮雕技法為之,正中心飾祭司,身長羽毛,當可飛天, 服裝飾魚鱗, 應可潛水,玉鏡外圈左右飾龍鳳紋, 下方飾如意紋說構成的神面, 本器構圖疏密有致, 刀工精美流暢, 鈣化古玉跡象明顯。

  1. 東漢龍鳳祭司紋玉鏡, 直徑8公分. 龍鳳係至為吉祥之物, 神面尤其是象徵萬物主宰。本器青玉雕琢,玉鏡造形,背面光滑,正面以淺浮雕技法為之,正中心飾祭司,身長羽毛,當可飛天, 服裝飾魚鱗, 應可潛水,玉鏡外圈左右飾龍鳳紋, 下方飾如意紋說構成的神面, 本器構圖疏密有致, 刀工精美流暢, 鈣化古玉跡象明顯。

2.3 玉帶扣

玉帶扣最早見於良渚文化, 從良渚文化玉琮上的鳳冠來看, 良渚文化已使用玉帶扣是十分合理的.

2.4文房四寶

筆架

筆架又稱筆格, 宋周密《 雲煙過眼錄 》:“古玉筆格 ”,及浙江衢州南宋鹹淳年間(1265-1274)墓葬出土有青玉筆格分析,至少在宋代玉已經用來加工筆格了。明代玉筆架極為普遍,有青玉、白玉等。 以山峰形居多,峰為柱狀,在註重實用性的同時,更追求觀賞性。

文鎮

本器翠玉雕琢, 雙面滿雕, 減地浮雕技法, 四壁陰刻飾花卉. 本器一面飾飛龍戲珠, 一面飾福(蝙蝠)祿(鹿)壽(靈芝)謝及駿馬, 寓意馬到成功.

玉印

印表彰所有者的身份與地位, 玉印的形制或方或圓或橢圓

秦辟邪玉跪人紋橢圓座陽刻篆文皇后之印

唐代龍紋彩繪陽文皇帝之印玉印。  唐代是我國彩繪藝術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彩繪的繪製技藝已經非常成熟。它以豐富的色彩、華麗的圖案為人們創造出完美的視覺效果,尤其是唐代創造的五彩間金裝,使彩繪作品更顯絢麗多彩金碧輝煌。

玉斧

新石器時期,石斧曾被作為一種實用的殺人武器,後以玉製成,便演化為氏族酋長或部落聯盟首領執掌的王權象徵物。斧與虎同音, 通常在斧柄上飾龍鳳等吉祥物

紅山, 良渚, 西周, 戰國玉蟬文飾比較: 紅山玉蟬表現蟬的外在形象, 突眼, 蟬翼, 尾部上翹, 良渚玉蟬除了表現蟬的外在形象外, 頸部有一條以雲氣迴旋紋與交叉平行陰線組成的紋飾, 蟬翼則以壓地技法雕成的60度圓角曲線表示, 蟬翼尾部則呈現鋸齒狀.玉蟬背面中間為良渚文化典型神面紋. 紅山文化的玉蟬古樸粗獷, 良渚文化的玉蟬簡潔而飾有神面.本器西周玉蟬既簡單又寫實, 雙眼突出, 線條以斜刀法雕琢. 雙面對稱, 本器戰國玉蟬, 材質為岫岩玉, 硬度較軟, 受刀. 背面頭部飾鳳鳥淺浮雕, 蟬翼飾螭龍淺浮雕. 此玉蟬反映人性的矛盾, 一來嚮往蟬的清高, 一來又忘不了龍鳳所象徵的富貴, 這就是古玉對我們人生態度的提醒嗎?

明代山水紋白玉水洗

十二生肖

文鎮 文鎮又稱紙鎮,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載:「鎮,博壓。」即大面積地壓住。古人席地而坐之時,在座席四角放置或石或銅的席鎮,壓住席角以免移動。「楚辭.九歌湘夫人」:「白玉兮為鎮」。古代在輕薄載體上書寫時,為避免風動、擾人行墨,常以紙鎮博壓。東漢蔡倫紙張問世後,鎮紙更是流行。其次,古人習字之初,必臨摹碑帖。臨者,依照原帖書寫;摹者,將紙覆於原帖之上摹寫。古時紙張粗糙不透,人們需將紙張緊覆,才能看清帖上筆順,鎮紙的作用便愈發重要。文鎮可稱為古代文人書房中筆墨紙硯四寶之外的第五寶。

從古玉形制功能言,古中的單節玉琮,或各種臥姿動物擺件,都有可能作為文鎮之用。  本器羊脂白玉雕琢, 形制為文鎮,文飾輪廓及銘文均以黑彩為之。圓形紙鎮上端蟠龍龍身環繞盤旋於龍身四周, 身軀劇烈扭動, 龍首昂舉,張口露齒, 氣勢威猛雄奇。 然而整體造型為圓弧狀,外緣平滑,易於手掌抓取。象徵天下蒼生之一切, 都在帝王掌握之中。 文鎮底部呈圓形施以陽線雕刻篆體”光武禦製”銘文,

孔君玉平兄正文定

權杖

三星堆文化 淨水器祭司

春秋以後中大型玉璧大都區分為內外兩區, 外區代表天界, 內區代表地界, 天界大多飾神面龍鳳紋, 內區內區飾穀紋, 外區特別飾天門符號, 表示經由天門地界眾生可以進入天界, 此外, 各種宗教思想大都認為地界眾生有各種苦, 唯有進入天界(佛教的西方極樂世界, 其他宗教的天堂)才能離古得樂.行善要及時, 天國的大門並非永遠敞開的. 大玉璧已經苦口婆心地告訴世人.(盤玉及生坑開窗以主要紋飾漸近為之)龍的眼睛以三D技術呈現,祇出現在天門開的雙龍, 而且祇有一邊有, 現在可以更明確猜想西王母的話了: 每年春季, 春回大地, 向西誠心念我, 即可升天矣!從藝術的角度分析圖騰.大璧正面的周穆王訪西王母場景, 之發達.圭,為中國古代用來祭祀之玉器、瑞器、禮器,為官位最高者所執。在玉器中,主祭東方。皇帝的圭稱為鎮圭.

白馬佔了玉璧四分之一的範圍, 強調此白馬之重要性, 漢明帝永平十二年白馬寺.白馬帶回來的經典是四十二章經, 其中第四章的內容就是的璧背面闡述的業力.玉器圖騰大小佔玉器比例有助於瞭解主題. 白馬身上飾如意吉祥紋彰顯馱佛經東來的善業功德.白馬為此璧主要圖騰. 白馬身上飾如意吉祥紋彰顯馱佛經東來的善業功德.白馬為此璧主要圖騰.只有白馬身上有裝飾紋.底子的平坦達到完美無暇的境界. 雕琢呈現手法包括穿雲龍.馬車馳騁的表現有三: 地上塵沙飛揚, 脫殭, 穆王衣裳隨風飄揚.周穆王雙手緊抱, 衣裳飄盪表示馬車飛馳

表面上, 大璧正面的周穆王訪西王母場景, 表面上周穆王尋求升天之道, 內涵是描繪人的一生, 有順境(雲鶴,狗,猴帶路),逆境(路上的猛獸), 逆境要克服(騎士射箭).山海經有獸身人首怪獸, 此為獸首人身是否與山海經相呼應《山海經》諸如人和野獸的混合形象形象就是遠古各地的圖騰神。 夏族的圖騰是熊或魚,商族的圖騰是玄鳥,周族的圖騰則有龍、鳥、龜、犬、虎諸說《史記·五帝本紀》記述黃帝“教熊羆貔貅軀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文中所言是各部落圖騰,(右圖)裝了義肢(右腿)的神獸,由此證明東漢醫術外區特別飾天門符號, 表示經由天門地界眾生可以進入天界, 此外, 各種宗教思想大都認為地界眾生有各種苦, 唯有進入天界(佛教的西方極樂世界, 其他宗教的天堂)才能離古得樂.行善要及時, 天國的大門並非永遠敞開的. 大玉璧已經苦口婆心地告訴世人.(盤玉及生坑開窗以主要紋飾漸近為之)龍的眼睛以三D技術呈現,祇出現在天門開的雙龍, 而且祇有一邊有, 現在可以更明確猜想西王母的話了: 每年春季, 春回大地, 向西誠心念我, 即可升天矣!從藝術的角度分析圖騰. 本器雙面雕琢, 一面飾周穆王西訪西王母場景. 周穆王西遊在《春秋左氏傳》、《竹書紀年》、《史記》中均有記載。白馬佔了玉璧四分之一的範圍, 強調此白馬之重要性, 漢明帝永平十二年白馬寺.白馬帶回來的經典是四十二章經, 其中第四章的內容就是的璧背面闡述的業力.玉器圖騰大小佔玉器比例有助於瞭解主題. 白馬身上飾如意吉祥紋彰顯馱佛經東來的善業功德.底子的平坦達到完美無暇的境界. 《穆天子傳》講述的是西周鼎盛時期的穆王,以擅長製造的造父為車夫,以諸侯進獻的八駿神馬(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驊騮、綠耳)為禦駕,西征遨遊極西之地的事情。按照文中所敘,周穆王穿天山,登昆侖,見到了西王母,在瑤池受到了盛情款待,舉觴歌詩,流連忘返。來回行程 3.5 萬裡,歷時 543 日。偃師是周穆王向西巡狩的時候,曾經在遙遠的異域遇見的奇人。

偃師是古代傳奇中最神奇的機械工程師,他曾獻給周穆王一個比起現代機械人 還要出色的偶人。

. 紋飾(motif)

草蓆紋, 如意雲紋, 繩索紋, 芭蕉紋, 荊棘紋….

特殊紋飾( 天門 ) 古玉密碼: 1. 矩的紋飾, 婦好墓的玉貴人背後的Y形體 玉器

背部的矩形紋飾, 微笑符號或圓孔柱表示通天之門

草蓆紋出現在臉上, 表示是神面.

《山海經》諸如人和野獸的混合形象形象就是遠古各地的圖騰神。 夏族的圖騰是熊

或魚,商族的圖騰是玄鳥,周族的圖騰則有龍、鳥、龜、犬、虎諸說

. (隱喻法 metopher)

白馬璧的脫殭白馬, 地上的沙塵紋飾, 穆王雙手緊抱, 衣裳飄揚, 表示馬車的飛馳, 如意雲紋表示善業, 荊棘表示惡業, 紅山文化玉器除了呈現形制外, 還借助於動物的特質來表現某些如速度相關的特質. 例如紅山文化以髮箍作為方便靈魂通往天界的媒介, 以馬呈現速度的快速, 再以馬前足向後彎曲表示馬呈奔馳的狀態, 馬首與

 

. 透視法( perspective)

馬車西行方向, 如果馬車朝東, 可能表示回程, 紋飾大小比例表示重要性

透過圖騰學可以還原古玉的存在, 形制, 尺寸, 與紋飾.

 

  1. 矩的紋飾:玉器出現矩的紋飾 可以有兩種猜想, 一是這是戰國時期工匠團體的徽章, 二是秦代的圖騰, 秦國統一後, 統一文字, 車同軌, 一切制度力求統一完備, 制玉工匠均經過認證, 以矩作為認證符號, 類似現在的正字標記.

吐魯番的伏羲女媧圖,《伏羲女媧圖》作於唐(西元618~907年)用絹本設色而成的,縱長220釐米,橫長116.5釐米。出於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 伏羲在左、左手執矩,女媧在右,右手執規,人首蛇身,蛇尾交纏。我國古代有「天圓地方」之說,女媧執規象徵天,

伏羲執矩象徵地。1953年,科學家發現,生物的一種基本遺傳物體――脫氧核糖核酸的分子,這一化生萬物的基本遺傳物質的結構――一種雙螺旋線的結構形式,竟然與吐魯番地區表現化生萬物的人類始祖形象非常相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雜誌《國際社會科學》1983年試刊號的首頁便以《伏羲女媧圖》為插圖。

  1. 婦好墓的玉貴人背後的Y形體:一直被稱為婦好墓柄形器玉貴人, 此一定義應該正名為鳳尾紋玉跪人. 事實上, 商人自稱為玄鳥之後, 玉貴人背後的所謂柄, 事實上就是玄鳥的尾巴.這個觀點可以從光武禦製銘文硯滴玉鷹的尾巴造型得到佐證.

3.S龍玉珮龍身之間的橫向體: S龍造型玉佩係戰國玉器之特有風格, 龍係飛翔空中穿梭於雲霧間之吉祥物, 從設計之造型上, 為了達到雲之效果, 便在龍身之間, 加上一橫向體.

  1. 區分雙層玉璧的繩索紋表示地界與天界的界限.
  2. 玉器背部的矩形紋飾, 微笑符號或圓孔柱表示通天之門.
  3. 草蓆紋出現在臉上, 表示是神面.

 

 

 

 

 

 

 

 

 

 

 

 

 

 

 

 

 

 

 

 

 

 

 

 

 

 

 

 

 

 

 

 

 

 

附錄一 和氏璧的猜想

附錄二 古籍有關玉的記載

 

 

第一卷: 中華古玉的文化內涵

According to  Shuo wen Jie zi by XuShen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jade contains five virtues:  warm by moisture to convey benevolence, from external vines will detect internal quality, it is the direction of justice. Jade has a deep and long history in the mind of the Chinese.  This volume reviews the history of Chinese jad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ntique jade.

Chapter One

Adoring jade is one speci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Chinese. Chinese Antique Jade Typhoon Yang Bo Da said.: “The Chinese since ancient times respected and adored jade. These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the other nations don’t have. The ultimate level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is to treat jade as a sacrifice to dedicate to God. As a result, jade is regarded as a medium to communicate Gad. The highest level of respect for Jade is to moralize Jade, to incarnate Jade as a gentleman  To norm the virtues of Jade as the guideline of the thought and behavior of statesmen and literate.”The Chinese are a nation adoring jade.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tique jade development can be traced back to eighty thousand years, the Xinlong Wa period(7500-8000BC). From the early stage, it used Jade as media to serve the super nature to the later period as the media of the imperial level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The Chinese antique jades are historical outcomes and artworks. People are attracted by the artworks created by the media of jade as well as by the piece of art itself. In addition, the reason people love jade artifacts for its original artwork as well as the outcome of the final appearance of jade resulting from antiquity causes. Antique jades will change their appearance due to natural elements and artificial elements. The natural elements are differential weathering, dissolved pits, and additive cristal. The artificial elements result from human behavior of scrubbing jades with a thumb and brush. In the sense of mineralogy, jade is a silicate stone.  One of the reasons that jade has a long history in China is that jade is abundant in China. According to Academic Notes, Book of Rites, jade artifacts cannot be generated without the carving of jade stone. Jade artifact is defined as the final product of jade after the process of design and carving. Thus the main elements of jade artifacts are media, form, motifs, and carving.

  1. media:   What is Hetian jade? Hetian jade itself is not a geographical concept, not specifically the jade produced in the Hetian area of ​​Xinjiang, but the name of a class of products. In China, more than 98% of the tremolite components are named Hetian jade, which can also be called nephrite, tremolite, tremolite, soft jade, tremolite, and Hetian jade. These names are not illegal and are within the national standard. Originally produced in the Western Regions of Shache, Yu Yuguo (now Hetian, Xinjiang, China), the archaeological results prove that Hetian jade has been found in the Yangshao cultural site dating back 7,000 years ago. In China, more than 98% of the tremolite components are named Hetian jade.Hetian jade is a single mineral rock composed of microcrystal aggregates with very few impurity minerals. The main component is tremolite. Its famous place of origin is the Kunlun Mountain, known as the “ancestor of Wanshan Mountain”, and the Hetian area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Hetian jade is about 1300 kilometers long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Kunlun Mountain. It is called Yutianyu on the Kunlun Mountain and the river in the narrow strip with Hetian as the center. Hetian jade is a high-grade jade in jade and one of the candidate jade stones in China. Nowadays, the name of Hetian jade does not have the origin of the national standard, that is, whether it is produced in Xinjiang, Qinghai, Liaoning, Guizhou, Russia, Canada, South Korea, its main component is tremolite, which can be called Hetian jade.Hetian suet white jade is is a gem-quality Hetian jade. It has the best luster and texture.
  2.  form:   A: production tool               B:etiquette objects         C: apparel decorations
  3. motif:
  4. orien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