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和氏璧相輝映的東漢羊脂白玉白馬玉璧

直径50厘米,厚1.8厘米,重14.3磅, 孔徑 9.5厘米

春秋以後中大型玉璧大都區分為內外兩區, 外區代表天界, 內區代表地界, 天界大多飾神面龍鳳紋, 內區飾穀紋, 外區与內區毗鄰處特別飾天門符號, 表示經由天門地界眾生可以進入天界,如和氏璧所示,  此外, 各種宗教思想大都認為地界眾生有各種苦, 唯有進入天界(佛教的西方極樂世界, 其他宗教的天堂)才能離苦得樂.行善要及時, 天國的大門並非永遠敞開的. 大玉璧已經苦口婆心地告訴世人.龍的眼睛以三D技術呈現,祇出現在天門開的雙龍, 而且祇有一邊有, 現在可以更明確猜想西王母的話了: 每年春季, 春回大地, 向西誠心念我, 即可升天矣!從紋飾的角度分析圖騰.大璧正面係周穆王訪西王母的場景, 事實上是周穆王尋求升天之道.山海經有獸身人首怪獸, 此為獸首人身是否與山海經相呼應《山海经》诸如人和野兽的混合形象形象就是远古各地的图腾神。 夏族的图腾是熊或鱼,商族的图腾是玄鸟,周族的图腾则有龙、鸟、龟、犬、虎诸说《史记·五帝本纪》记述黄帝“教熊罴貔貅躯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文中所言是各部落图腾,.圭,為中國古代用來祭祀之玉器、瑞器、禮器,為官位最高者所執。在玉器中,主祭東方。皇帝的圭稱為鎮圭.

本器白馬佔了玉璧四分之一的範圍, 強調此白馬之重要性, 漢明帝永平十二年建白馬寺(左邊牆壁匾額利樂友情)於雒陽.白馬帶回來的經典是四十二章經, 其中第四章的內容就是的璧背面闡述的業力.玉器圖騰大小佔玉器比例有助於了解主題. 白馬身上飾如意吉祥紋彰顯馱佛經東來的善業功德.白馬為此璧主要圖騰.只有白馬身上有裝飾紋.玉璧底子的平坦底子平如鏡面達到完美無暇的境界.(都雍)始皇(嬴政莊襄王子) 四年西域沙門室利房等十八人。齎佛經來化。帝以其異俗囚之。夜有丈六金神破戶出之。帝驚稽首稱謝。以厚禮遣出境(朱上行經錄)

竹書紀年: 穆王,名滿, 十七年王西征昆崑丘, 見西王母, 其年西王母來朝, 賓于昭宮.

十八可能是一個隊伍的標準成員結構, 東漢明帝派遣十八人去印度求法,(都雍)始皇(嬴政莊襄王子)四年西域沙門室利房等十八人。齎佛經來化,都是十八人.雕琢呈現手法包括穿雲龍.馬車馳騁的表現有三: 地上塵沙飛揚, 車夫雙手騰空脫殭, 穆王衣裳隨風飄揚.周穆王雙手緊抱, 配戴面罩衣裳飄盪表示馬車飛馳, 鳳鳥頭偏向左方指示方向, 白壁正面上方西王母拱手蹲坐龍宮靜候穆王的到來仙鶴向西飛帶路,右上方老虎偏向馬車虎視眈眈 , 二仙女伺候於左側.白馬璧仿如將史詩般的故事耀然於白璧之上.

另一面的構圖, 璧孔附近有一圓形結構, 外面四個天門構成一方形體, 內圈的荊棘表示惡業如意雲文表示善業. 本文係從歷史,哲學及宗教的角度解說此璧,  外圈的荊棘表示惡習, 如意雲文表示福報, 福報享盡, 將再度墮落人間.從文學角度解說此璧, 則請參閱:漢代”周穆王會西王母故事“玉璧賞析

 

本璧之完美要素如下:

  1. 紋飾內容最豐富: 不同於過去謹將玉璧作為祭天禮器,本器 雙面滿雕, 一面為周穆王訪西王母請益升天的場景, 一面為表示善惡的如意雲紋及荊棘紋絞絲圖騰及四個表示天門的圖騰, 天門下方的心形圖騰表示有善心的人可經由天門進入以龍鳳紋表現天界, 本璧不啻為藝術宗教以及史料載體的曠世之作,更是至夏商周以來,玉璧製作的最高峰, 西遊記的情節可能本璧有關 .
  2. 淺浮雕的管鑽雕琢工藝宛轉流暢, 透過線條上下重疊呈現立體效果
  3. 底子最平,類似鏡面, 可能透過某種水平測定儀達到不可思議的完美程度,隱約看出三條直線(如下圖老虎肩膀外側所示).
  4. 玉質最美, 羊脂白玉等級, 可作為鑑定玉質的標準器
  5. 龍的眼睛經過3D效果處理
  6. 每條線條面凸面及凹面並用增加變化效果,馬車輪子輻上下交錯呈現立體效果
  7. 紋飾龍鳳紋, 善業惡業, 天門三要素一體成型
  8. 有兩組天門, 開啟的天門兩扇門以穿雲方式呈現, 關閉的天門以平面呈現

    隱約看出三條直線(老虎肩膀外側所示)可能就是做出底子類似鏡面關鍵

  9. 此璧為迄今已知最大的玉璧,白璧可能是透過磁場為自己招來造型優雅木質堅實的桌子,以及宮燈_量子糾纏
  10. 表面有硫磺, 金屬, 綠松石殘留物, 差異風化, 古玉跡象明顯